(资料图片)

4月21日,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并举行首届学术研讨会,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探讨可行路径。

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国家管网等能源央企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大会选举出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共产生40名委员,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明丰任主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中心副主任吴昊任秘书长,来自发起单位的10位专家学者王学文等当选副主任。

据介绍,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的宗旨是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需要,围绕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打造石油石化“双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碳足迹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碳减排诊断、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双碳”知识普及与宣传等工作,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标准支撑、人才培养、数据支持、低碳技术,力争发展成为石油石化领域低碳专业智库。

中国石油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石油石化行业是国家重点部署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国内八大高耗能行业之一。作为典型的复杂流程工业,石油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需要上中下游产业共同努力。石油石化行业以碳中和作为远景目标,既是行业本身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碳中和专委会的成立有利于促进行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有利于产学研深度融合。

碳专委首届学术报告会围绕石油石化行业碳中和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技术研发、碳交易市场展望等主题,邀请业界专家作主题报告并开展学术研讨。

“‘双碳’背景对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李明丰在主题报告中指出,面向“双碳”目标,不仅需要从生命周期角度考虑碳减排,更要充分考虑行业间融合发展。当下,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传统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合计碳排放量分别占我国碳排放来源的71.11%、14.93%和5.83%。在中国石化集团的部署与指导下,石科院从数据库建设、标准建设、碳管理工具、低碳技术与产品、低碳服务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碳”体系,所开发的氢能、生物质能、节能、低碳工艺与装备、组分炼油、循环经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等技术为源头低碳、过程降碳、末端治理等不同降碳环节提供了系统化技术支撑,而完善的体系将助力行业低碳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雍瑞生指出,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面临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双重压力。中国石油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将绿色低碳纳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发展图景和路径,提出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据他介绍,2022年中国石油二氧化碳年注入量为111万吨,累积注入量达563万吨,规模持续保持国内领先。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侯章贵介绍,中国海油2022年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了“2028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中海油炼化公司作为海油第一排放大户也颁布了“十四五”减碳举措。近年来,中海炼化自主开发了DPC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具有重油转化能力强,低碳烯烃转化活性和选择性高、生焦率低等显著优势。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青杨建议我国碳市场建设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建设强制和自愿碳市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在线监测体系,打牢碳市场建设基础;结合重点领域减排路径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一体化治理,统筹规划强制碳市场纳入行业与自愿碳市场重点领域,走出一条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有效耦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之路。

此外,来自石油石化企业及科研院所和中国石油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还作了专题学术研讨,分享石油石化行业低碳研究最新成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