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贵州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翁敬介绍了贵州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翁敬介绍,近年来,贵州加快构建覆盖三级水文地质分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采取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等有效措施,持续推动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2022年,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反馈的我省48个国家考核点数据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标准。

为持续改善贵州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重点抓好这些工作:

持续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制度体系。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把关,在泉域保护范围以及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和岩溶漏斗的区域内,严控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建设项目。优化调整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断完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定期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应用于日常环境监管。通过监测,聚焦发现问题,实现地下水溯源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持续保持对地下水违法排污行为从严惩处的高压态势。

坚持问题导向扭住“双源”不放松。“双源”即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持续推进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规范化建设、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人为活动,确保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持续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化工集聚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梳理、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责任企业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推动遵义市、黔南州率先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根据地下水分区管理、分级防治要求落实环境准入、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修复等差别化环境管理措施,确保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并持续改善。

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加快遵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总结7个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管理体制机制。有序开展历史遗留煤矿酸性废水、有色金属采选矿区矿井废水修复、治理,探索煤矿酸性废水、矿井涌水治理技术模式,为典型岩溶山区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优秀案例。

下一步,贵州将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能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婷

编辑 周婷

二审 朱梦怡

三审 徐元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