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机构一致看好明年的A股市场。
岁末年初,又到了展望明年A股市场的时候了。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不论是外资机构还是国内券商,都认为A股会大概率走出一波向上的行情。明年的A股市场值得期待。
高盛认为,自今年11月始,中国股市已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强劲的牛市信号,预计此波牛市将持续。今年外资增持A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趋势。它背后的逻辑是,A股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相关资料图)
野村东方国际表示,在防疫政策优化和刺激政策加码的背景下,经济周期性复苏的预期迅速重燃,A股超低估值已成为未来长期回报的有力保障。
中信证券表示,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中信建投称,A股市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光大证券表示,市场上行将会有较高的确定性。广发证券称,A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国金证券表示,A 股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行情。
高盛:预计此波牛市将持续
近日,在高盛中国股票资本市场2022年度回顾及来年展望的会议上,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表示,自今年11月始,中国股市已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强劲的牛市信号,预计此波牛市将持续。
“对中国股市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在基本面上均在逐步改善。”王亚军说,开放政策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互联网行业严监管进入尾声;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在短期缓解了中概股退市的风险。
11月以来,北上资金终结连续2个月的净流出,连续2个月大幅增持A股,累计净买入A股878亿元。王亚军表示,外资增持中国资产的步伐再度加快。
他说,今年外资增持A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趋势。它背后的逻辑是,A股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虽然A股市场估值现较高,但其享有良好的流动性,由此,尽管明年海外市场将会一定程度复苏,但预计外资流入A股的良好势头将延续。
高盛认为A股内餐饮、旅游、酒店等消费类板块会直接受益于中国持续的开放政策,该领域近期股价已有所体现。王亚军同时建议关注利润率较好的科技股与医疗股,以及A股新能源相关板块,包括光能、太阳能、储能设备等。
野村东方国际:超低估值已成未来长期回报的有力保障
野村东方国际宋劲团队在2023年A股展望中认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海外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影响下,A股市场罕见地迎来了连续两年的估值大幅下行。祸兮福之所伏,在防疫政策优化和刺激政策加码的背景下,经济周期性复苏的预期迅速重燃,即使经济活动的恢复可能是漫长且曲折的过程,但超低估值已成为未来长期回报的有力保障。
他们认为市场将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这一过程的领跑者预计将来自对经济活动更为敏感的周期行业。而在经济拐点确立后,市场目光将伴随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驱动的“新发展”规划重新聚焦成长,他们认为最受益的三个题材为科技自立、能源自立和文化自立。
宋劲团队给予2023/2024年沪深300营收增速5.2%和7.1%,净利润增速9.2%和7.1%的预测。基准情形下,经济企稳所带动的估值回升有望在年内驱动沪深300静态PE回升1.9%。在经济企稳的基准情形下,他们认为周期类行业有望率先实现估值修复。随后伴随经济进入复苏期,成长领域中与“三个自立”相关的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储能、风光电、文娱娱乐等细分板块。
中信证券: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
中信证券秦培景团队在2023年A股策略中表示,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潜在增速水平,改善市场风险偏好。预计2023年3月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并逐步升值,打开估值修复空间。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出现,增速弹性更大,夯实中期修复基础。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上述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
具体而言,首先是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其次是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再次是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最后是粮食安全,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建议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中信建投:A股市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近日,中信建投召开了2023年策略会。中信建投策略团队在2023年A股策略展望中表示,冬去春来,A股市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后疫情时代,经济走向修复,A股二次见底后处于中期上升趋势,战略上乐观。同时预计2023盈利小幅增长,风险偏好有所提振,市场逐步从存量环境中走向增量,指数整体大概率是小牛市。战术上逢调整布局,把握节奏与结构。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表示,随着市场不断进化,量化策略的兴起以及基本面的结构性因素,静态配置单一板块难以“躺赢”,展望明年,行业景气差异收敛,预计多线索轮动和运动战特征将进一步凸显,抱团单一板块更难成为最优胜出策略。
在市场节奏上,该团队预计将整体逐浪上行,复苏是小β,阶段表现,成长是核心α,全年看终将占优。市场中期向好,由于预期经常领先基本面,过程难免震荡反复,预计A股将经历复苏预期、疫情传播、稳增长、复苏验证和中期结构线索确立等多个阶段。在反应复苏预期和稳增长预期时,大盘价值会阶段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环境明朗,成长风格表征的中期结构线索最终会占优。
光大证券:市场上行将会有较高的确定性
光大证券张宇生在2023年A股市场展望中表示,2023年,市场将会看到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即使当前市场已经有所反弹,但A股的资产价格仍然相对偏低,2023年A股市场有较大的概率实现高收益率。盈利的修复会是支撑市场最核心的动力,其不仅是市场本身上涨的原因之一,也会对估值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叠加信用修复与微观资金的流入,市场上行将会有较高的确定性。
张宇生称,在今年四季度政策全面发力已经支撑市场反弹的情况下,“春季躁动”或许将力有不逮。毕竟盈利数据的改善仍将有待时日,2023年一季度或许将会是一个震荡蓄势的阶段。不过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经济与企业盈利或许都将出现实质性的改善,届时市场会有更大的投资机会。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的沉寂之后,2023年到了“跃马扬帆”的时刻。
配置方面,他表示,在内需改善成为经济主要边际变化的情况下,相较于成长,消费的景气度将会逐步提升,这也与海外市场的阶段性表现相一致。科技制造领域则需要更加细致的自下而上的选择,高增长的细分行业或许仍将有不错的机会。此外,疫情影响下充分出清的行业也会在经济改善过程中有不错的表现。主题投资领域,建议关注国企重估主题与安全主题,未来政策的牵引将会是驱动二者上涨的核心动力。
广发证券:A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广发证券策略戴康团队认为,2022年A股遭遇“戴维斯双杀”,业绩下修、估值挤压。展望2023年,他们判断A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风险溢价顶部下行及美债利率筑顶回落,将驱动贴现率下行。
2023年市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估值从悲观预期得到修复:风险溢价下行(资本市场定位重要,稳增长决心),以及无风险利率下行(美债利率筑顶后回落)。海外陷入衰退,而中国地产和消费企稳修复的力度大概率偏弱,因此A股更多的是贴现率下行驱动的修复行情。
戴康团队表示,预计A股修复市有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前,风险溢价下行(参考我们11.13关于港股“天亮了”的逻辑,但A股并非显著主权风险溢价下行,而是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形成了底线思维)。第二阶段预计2023年一季度中后期启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改善预期确立。第三阶段预计是2023年第三季度,企业盈利实质性改善。
他们表示,2023年行业配置建议关注节奏:上半年偏重于“托底”与“重建”,下半年偏向“转型”与“突围”——风险溢价下行方向,更偏向于理解“以发展促安全”。一方面聚焦央企国企价值重估,另一方面地产政策稳定、疫情防控优化带来结构性的预期修复良机。美债利率下行受益更偏向于理解“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具体挖掘科技与制造业的成长细分领域。
国金证券:A股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行情
国金证券在2023年A股年度策略中表示,在国内政策红利期与海外紧缩预期缓和期双期叠加的背景下,A 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其中阶段性高点或在2023年3-4月,一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引领政策预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或发生在3月下旬或五月初的议息会议。
后续产业政策方向是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政策催化是后市走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此外,私募基金仓位为代表的市场情绪尽管有明显回升,但仍处在历史较低位水平。如果把今年4月底当作中期的市场底部,10月底市场二次探底结束。参照2018 年底和2020年3月市场中期底部后的行情演绎,中期底部后市场都会经历一轮明显的反转行情。
市场风格方面,国金证券表示,2018年底和2020年3月底以来的反转行情基本都呈现“先大后小”的风格特征,也就是上证50相对中证1000的相对走势先强后弱。其中的逻辑是:在反转级别的行情当中,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在后期肯定是明显升温,这往往对应的是中小盘股的大行情。而在此之前,大盘股的企稳是抬升指数,是促使市场情绪升温和风险偏好提升的基础。
因此,“大切小”往往都发生在反转行情的中后段。后续驱动大小风格切换的潜在因素可能来自,二阶拐点后一阶拐点落空,比如疫后消费K型恢复、地产销量难以明显改善、旺季开工不及预期。另外,大制造和大科技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有望催生科技成长行情。
关键词: 风险溢价